亲爱的读者们,你是否还记得加密货币那如火如荼的上半场?那些激情四溢的日子,比特币从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,其他加密货币也纷纷登上舞台,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纷呈的戏码。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,加密货币的下半场已经悄然拉开帷幕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变数和机遇的新世界,看看加密货币下半场会有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。

加密寒冬来袭,比特币跌跌不休
还记得比特币在2021年那波疯狂的上涨吗?从几万美元一路飙升到近七万美元,仿佛一夜之间,比特币成了财富的象征。好景不长,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,通货膨胀压力增大,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开始遭遇寒冬。

据最新数据显示,比特币价格已经跌至83,500美元,相比巅峰时期,跌幅超过50%。这背后,既有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,也有政策监管的收紧。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确定性,以及中国商品受到的累计关税影响,都让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风险偏好降低。

市场情绪预示新一轮加密寒冬的开始
Coinbase在最新报告中指出,由于全球关税的实施以及进一步升级的潜在可能,一些极端的负面情绪已然出现,这可能预示着新一轮加密寒冬的开始。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加密货币的风险投资资金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,但仍比2021-2022年周期高峰时的水平低50%-60%。这极大地限制了新资本进入加密货币生态系统,尤其是在山寨币领域。
在股市表现不佳的情况下,即使监管环境带来一些独特的有利因素,加密货币市场的复苏之路仍然充满挑战。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为数字资产领域描绘了一幅艰难的周期性前景,这可能需要在短期内(或许是未来4-6周)继续保持谨慎。
渣打银行:预计到2028年稳定币供应量将激增至2万亿美元
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下半场,稳定币似乎成为了一股清流。据The Block报道,渣打银行最新报告预测,美国即将出台的《稳定币监管法案》(GENIUS法案)将推动全球稳定币规模从目前的2300亿美元激增至2028年底的2万亿美元。该行数字资产主管Geoffrey Kendrick指出,法案将为行业提供合法地位,并促使稳定币发行商大规模增持美债。
稳定币的崛起,一方面得益于其低风险、高流动性的特点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。在加密货币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,稳定币成为了投资者寻求避险的重要工具。
首届白宫加密货币峰会:市场预期落空,政策监管环境显著放松
2025年3月7日,美国白宫举行了历史上首次加密货币峰会。在峰会召开前,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政府将释放重大利好信号,例如宣布额外采购比特币、将更多主流币种纳入国家加密储备,或出台更明确的监管政策,以持续推高市场热度,进一步提振行情。
峰会正式召开后,并未公布任何大规模购币计划或实质性新政,仅重申了支持产业、适度监管的既有立场。随着市场预期落空,峰会结束后出现明显回调,比特币在峰会次日下跌约3%-5%,其他主流币也普遍回落5%-10%。
尽管如此,相较于上一届政府的全面打压,当下政策和监管环境的显著放松,依然令市场对中长期法规明确化和创新空间持相对乐观的态度。一部分投资者仍对美国未来在加密领域的政策演进保持谨慎乐观。
加密市场融资为何表现不佳?AI技术更迭下加密合规化显疲态
加密货币市场正经历自2017年ICO浪潮以来的第二个4年技术周期转型,而AI行业则凭借GPT-3到LLM的技术突破进入第10个发展周期。根据摩尔定律的技术迭代规律,加密行业在2025年面临周期性考验——融资总额从2021年的310亿美元峰值骤降至2024年的98亿美元,降幅达68%。与此同时,AI领域融资规模在2024年突破1100亿美元,形成鲜明的资本虹吸效应。
这种结构性转变的背后,是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分野。加密行业自2020年DeFi盛夏后,尚未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叙事,而AI通过Transformer架构的进化持续释放生产力红利。二者融资规模的分化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对技术应用潜力的投票——当加密项目仍在重复发币-交易所的传统路径时,AI已在医疗、制造、教育等领域实现商业闭环。
在这个下半场,加密项目创始人应当思考如何结合AI和基础设施方案,解决目前CeFi或传统AI难以解决的确权和可信问题。
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机遇的下半场,加密货币市场将面临诸多挑战。正如硬币的另一面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只要我们保持敏锐的洞察力,紧跟市场趋势,相信在这个下半场,我们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。